哇
你今天真的
好
里
美
嘉義,放眼望去是整齊如井字的方正農田,金黃的稻穗如同細密的地毯,覆蓋著遼闊的大地。
農人們頭戴斗笠、腳踏雨鞋,沿著田埂細心巡視著幾個月來揮灑汗水的耕耘,時間彷彿和農人一起放慢了腳步。
九月下旬,暖陽依舊炙熱,偶爾的清風掠過,帶來一絲清爽停留在肌膚,而位於布袋鎮的好美里更是多了股海風的鹹味。
布袋鎮西臨台灣海峽,以漁業為主要產業,轉眼間翠綠稻田的景色已被相鄰的魚塭取代,養殖水車正賣力的運轉著,白色泡沫如綿密的波浪,烈陽將耀眼的夏色倒映在魚塭晃動的水面上,波光粼粼,當路邊逐漸出現一籃一籃堆聚成小山坡的蚵殼,再穿過佇立在魚塭旁刻有「太聖宮」三字的醒目莊嚴牌樓──
歡迎來到「好美里」
2016年,交通部觀光署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(以下簡稱雲嘉南風管處),邀請3D彩繪匠師曾進成到好美里駐村繪製壁畫。
然而,最初情況並非一帆風順,沒有人願意提供自家牆壁給曾老師作畫。經過雲嘉南風管處的多方協調,好美里的第一幅3D彩繪壁畫終於在太聖宮廟埕旁的一戶民宅牆面亮相。
曾老師首先為牆面進行了防水工程,接著一筆一畫的描繪出巨大的章魚、海豚和各種魚類撞破磚牆、游出海底世界的壯觀景象。
這幅畫作以生動的表現力和立體的視覺效果征服了當地居民,原本不願出借牆面的居民也逐漸改變了態度,隨後更多色彩鮮明的3D彩繪壁畫相繼在曾老師的筆下誕生,也讓好美里逐漸豐富了起來。(第四個禮物盒)
滑動以查看壁畫!點擊圖片可以放大看喔!
曾經的「開發第一庄」 風雲浪起的好美里
若要深入了解好美里,當然不能欣賞完3D彩繪壁畫就離去,當地具有歷史深度的「魍港 太聖宮」供奉著近四百年歷史的清朝媽祖像
除了經過國家歷史博物館的鑑定,也獲得教育部及文化部重要文物的雙證書,被譽為「台灣最古老的媽祖神像」。
相傳當時因洪水沖毀供奉媽祖的茅屋,無處可安放的媽祖像最後被擺放在荷蘭人所建的菲力辛根堡砲台上,因此這尊媽祖也被稱為「衙門媽」。
海風與歷史交織
守護家鄉的驕傲
好美船屋創辦人
鄭怡雯
「吃文蛤跟養文蛤都要感到驕傲!因為蛤蜊殼由碳酸鈣組成,蛤蜊的養殖可以收集海中的二氧化碳,吃一千克的文蛤就可以幫助地球固碳220克。」好美船屋創辦人鄭怡雯驕傲的說。
現年69歲、擔任太聖宮常務委員的陳先生告訴我們,他對好美里自明鄭時期以來所累積的豐富歷史資源,以及特殊的百年媽祖文化感到無比自豪。
每當研究員造訪好美里時,陳先生總是擔任在地嚮導,並在一旁學習歷史知識。身為在地人的他,希望能對這片土地有更深入的理解。
太聖宮常務委員
陳先生
好美里里長
蘇元勲
然而,好美里里長蘇元勲先生提到,好美里目前仍缺乏地方文史館,儘管有許多人來此進行學術研究,卻未能留下完整的紀錄。
為此,他與在地里民正逐步著手計畫,嘗試向政府申請建設文史館,期望未來能讓更多人了解並發掘好美里豐富而有趣的歷史。